??編者按:信息轟炸的時代,我們只求安靜記錄市場點滴動態,關注普通人的買房故事,帶你感知樓市的體溫。
??樂居買房 臧璇 發自北京
??提起業主委員會(下稱“業委會),有些人一頭霧水,不知道它為何成立、有何用途;生活里遇到麻煩事,第一時間往往是聯系物業解決,很少想到向業委會求助。
??但在另一些人眼中,業委會儼然是他們最大的依仗;大到審計小區財政收支情況,小到協調鄰里噪音糾紛,與物業公司分庭抗禮、為業主爭取應有權益,業委會仿佛就是掌握小區“生殺大權”的大殺器。
??自2003年《物業管理條例》首提并確定了業委會的法律地位,18年來,這個業主組織逐漸發展壯大,為越來越多業主所認可的同時,也經受著很多“成長的煩惱”。
??排憂解難還能分紅 這些業委會羨煞旁人
??看著眼前煥然一新的環境,家住廈門的何先生終于松了一口氣。
??一直以來,他對自家小區都比較滿意:位置優越、配套齊全、交通便捷、學校也不錯……美中不足是,因為開發較早,加之租戶較多,小區基礎設施老化的情況較為嚴重,看上去不那么美好。
??想要提升居住環境,錢從何來?何先生和其他一些業主發現,小區的公共車位和電梯廣告位等,多年來都有收益,但當他們向物業公司了解資金去向、詢問是否可用于環境改造,對方卻總是推諉扯皮,一會兒說收入不多沒法覆蓋成本,一會兒又說都花完了。
??“小區需要花錢的地方就那么多,公共收益情況也大致可以估算,我們覺得物業管理不夠透明,甚至懷疑有侵占資金的情況。”了解到何先生等業主的訴求后,業委會開始介入,在反復溝通無果后,代表業主將物業公司起訴至法院,要求返還公共經營收益及利息。
??法院審理后認為,該物業公司存在從公共收益中非法扣除非必要人工成本、越權分配部分租金收入中的改造資金等問題,最終判決返還資金163萬余元。在業委會的監督下,這筆資金被全部用于小區公共環境設施的提升改造。
??家住上海某小區的黃女士也對業委會贊不絕口。因為小區停車位不足,她曾多次在搶車位時和鄰里產生口角,同時由于路面停車過多,即使車位有了著落,出入行車也困難重重,稍不注意就會發生剮蹭。
??也是在業委會的努力下,小區聯系到附近一處市場化停車場,成功實現分流;針對仍在小區停放的車輛,業委會也牽頭制定了“小區道路管理規則”,使小區秩序變得井然有序。
??還有的小區,因為業委會的“給力”而成了網紅。比如西安某小區業委會,2020年初成立,到2021年初已有資金結余46萬元,隨即組織了第一次分紅,向每戶發放1000元紅包,并承諾今后每年照此執行。
??有網友艷羨地說:“相比于有些只收錢、不干事的物業公司,這樣的業委會真心讓人眼紅,能不能給我家也來一個?”
??成立困難監管混亂 業委會也有“成長的煩惱”
??根據相關統計數據,國內業委會目前組建率最高的城市是上海,成立業委會的小區超過7000個,占符合成立條件住宅小區總數的83%左右。而在廣東地區,廣州、深圳等一線城市的組建率剛好達到全國平均水平,在30%上下。
??從數據不難看出,全國業委會發展進度頗不均衡且整體比例偏低,相當一部分業主還沒有享受業委會帶來的便利。
??北京的張先生家住南三環附近的一處老舊小區,因年久失修、樓頂時常滲水,讓住在頂樓的他苦不堪言,最近汛期的到來更讓他壓力驟增。
??“找物業很多次,每次倒都派人查看維修,但就是找不到漏點,次次修、次次漏,冬天下雪滲漏更加嚴重。”飽受折磨的他嘗試了各種維權手段,12315、12345打了無數回,街道社區走訪了N回,就連領導留言板也多次留言,但直到今天,除了訴訟一途,似乎也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。
??每當看到網上關于業委會群策群力幫助業主解決問題的報道,張先生都很扎心,“為啥我家小區,就不能成立業委會呢?”
??實際上,張先生的疑問,也是很多業主長期以來的困擾。
??總結看來,導致業委會成立進度緩慢的因素,無外乎物業公司作梗、業主不夠團結、社區管理水平不足及有關管理部門監督、指導力度不夠等。
??原因看似明晰,但實際解決往往千頭萬緒、牽涉復雜。僅憑一部分業主推動,難度可想而知。
??與此同時,也正因為業委會尚處于從萌芽到成熟的過渡階段,在很多小區,即使業委會已經落地,由于監管缺位等導致的“服務不成反被坑”現象也不時出現。
??據媒體報道,上海某小區一業委會,跳過物業公司、獨立收取小區空置房的公共租金,并擅自存入一名業委會成員名下私人賬戶,除了小區日常維修使用外,還被其個人揮霍了不少;威海一小區業主近期“歇斯底里”反對業委會,不僅因為該業委會是在未經業主大會投票的情況下私自成立,其所謂成員還辱罵、打擊報復理念不同的業主;南京一小區業主經過兩年維權,成功告倒業委會,源于對方長期不公開決議文件和收益賬單,并為車位管理人員支付超額工資……
??業委會,如何“自己管好自己”?
??業委會成立的初衷,是為了起到監管以及傳達業主心聲的作用,推動小區物業管理水平提高。但在發展過程中,由于缺乏有效制約的條款和力度,越來越多問題浮出水面。比如近年來屢屢曝出的業委會涉嫌貪腐的新聞,百度搜索結果超過1000萬條,令人觸目驚心。
??這些游離于監管之外的問題一旦曝光,瞬時便會刺破業主與業委會之間的信任關系,成為橫亙在雙方之間的“心魔”,進而攪亂整個小區的安寧。
??如何讓業委會真正為業主服好務、當好家?北京幸福里業主張女士認為,社區問題瑣碎繁雜,這就要求業委會負責人不僅能擔起責任,在處理問題時也需靈活、隨機應變。而比這些更重要的,是業委會內部的團結。
??成都某社區業委會成員魏先生認為,業委會的監督機制必須提到首位,業委會開支必須透明,收入支出都要有賬目可查;業委會成員要誠信且熱心,不能以權謀私。這樣才能獲得業主們的尊重與信任。
??長沙市業委會協會籌備組負責人陳東,則針對制度的文件化、規范化提出看法。他指出,民眾對政府的信任不能代替監督,社區問題的治理同樣也要放在法制的軌道上進行。不僅如此,政府還需積極引導社區進行自我管理,一手抓成立,一手抓運作。
??陳東建議,應明確細化業委會的職權范圍,讓業委會在籌備、選舉、履職等各個操作環節有規可依,讓街道、社區在監督指導業委會工作的過程中有法可依。
??目前,正在實施的《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》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》,都賦予了業主成立業委會的權利。各地方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,并積極開展試點,對業委會的健康運轉給予指導和協助。
??據媒體報道,北京不久前在通州區成立全市首家業委會(物管會)運行指導中心,成功推進業委會的標準化、規范化。成都也率先在恒大城社區投入使用電子投票表決系統,讓業主召開業主大會,商討成立業主委員會時將不再面臨業主組織難、到場難等問題。
??和很多事物一樣,業委會其實也是一柄雙刃劍。與業主成為朋友而非敵人,讓業主積極參與而非避而遠之,為業主營造更加舒適的生活環境而非添堵、鬧心,業委會的發展之路依然任重道遠。(完)
樓盤點評
寫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