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訴、維權與房地產市場的發展,似乎始終是相伴相生的關系。又是一年315,除了一如既往聚焦典型案例、為合理訴求大聲疾呼,我們還希望發掘、傳播真正優質的安心品牌,幫助置業群體從源頭紓解房地產維權癥結。
樂居買房 陳硯硯 發自北京
回顧2021年,房地產的“艱難時刻”從年初持續到年尾。
克而瑞研報指出,2021年規模房企銷售增速罕見出現負增長,百強房企全口徑銷售額同比下滑3%。此外,規模房企整體的目標完成情況也遠不及歷史同期,平均目標完成率不足90%,明顯低于過去三年105%以上的平均水平。
一時間,樓市從“黃金時代”跌入“黑鐵時代”,各種問題潮水般涌現。房企爆雷不止,業主維權時有發生,購房者和開發商愁眉不展、如履薄冰。
2022年房地產行業暖風吹拂,政策釋放積極信號,市場成交逐漸回暖,但整體而言仍未走出調整期。如何盡可能規避交房風險、保障自身權益,依舊牢牢鎖住廣大購房者目光焦點。
掃描上方二維碼,進入品質315投訴通道
內外不利因素裹挾 2021新房交付問題頻發
事實上,交付糾紛一直以來都是房地產行業難以擺脫的“通病”。
騰訊房產發布的《2021中國購房者消費調查報告》顯示,近95%的購房者在房地產消費過程中踩過陷阱、遭遇過糾紛。而在引發糾紛的消費環節統計中,交房糾紛排在了第二位,足以說明交房問題已是波及面較大的嚴峻問題。
從2021年開始,伴隨著房企頻繁的爆雷,行業進入動蕩的調整期,延期交付、開發商手續不全、房屋質量問題、交房標準、契稅、維修基金、物業費、房屋面積補差款等費用問題更加層出不窮,內憂外患挾持下,交房難題何以破解?
把“交房難題”扼殺在萌芽之前
現今房價高企,買套房動輒掏空“六個錢包”,如果不幸遭遇交付爛尾,可謂損失慘重。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,買房者拿不到房子不說,還必須老老實實向銀行按時支付按揭貸款。
近日,浙江省嘉興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布的一則案例引發關注。因樓盤爛尾、開發商申請破產,該法院二審判決由開發商承擔剩余貸款的還款責任,而不是購房人。這樁案例之所以引發社會關注,是因其驚天逆轉——在此前的一審中,法院判決由購房人償還貸款。
這無疑給有相似遭遇的業主一絲曙光。遇到交房糾紛,如與開發商協商不成,也可向當地消費者協會、房屋管理機構投訴。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,要求開發商承擔違約責任,支付違約金或者解除購房合同。
不過,相比亡羊補牢,購房者更關心的是,如何才能主動出擊,將交付問題扼殺在萌芽之前?
選擇一家靠譜放心的房企品牌或許是最佳答案。在當前的復雜環境下,選擇保證交付的品牌是問題的關鍵,可以為后期各種環節省去許多不必要的麻煩。據調查,64.45%房產消費者在購房時會選擇品牌房企,畢竟品牌房企具有知名度,更有公信力,房子質量更有保障。
而在具有較高可信度和知名度的房企品牌中,央企國企開發商逐漸變成了買房者眼中的“香餑餑”。中國房地產測評中心公布的2021年品牌10強房企榜單中,央企國企開發商占據5席,拿下半壁江山。按照房地產市場央國品牌和民營房企的數量比例來講,這已是相當不錯的成績,可見央企國企開發商品牌影響力之深遠。
全力保障安心交付 國央品牌底氣何來?
結合行業現狀來看,房地產市場調整態勢仍在深化,隨著增量市場規模逐漸見頂,企業發展模式也在轉換。
近期,市場傳出房企的并購貸款并不計入“三道紅線”的考核指標,這對財務健康的大房企借錢并購是一種鼓勵。隨著房企市場洗牌加速,房企的生存規則已然發生轉變——正在從“規模為王”向“利潤為王”過渡,過去一眾房企高舉債務“跑馬圈地”的時代已經宣告終結。短期內,財務結構穩健、開展并購業務較為活躍的國企及央企將更具競爭優勢。
部分國企、央企憑借相對寬松的融資優勢逆勢而上,實現了自身在房企排行榜上的逆襲,現金流的充足也讓這類房企有了提供高質量服務的底氣。央企國企房企品牌擁有國資背書,政府信用是群眾信賴的根本,這是其得天獨厚的優勢。
此外,除去眾所周知的資金實力、施工質量、品牌認可度等方面擁有超出行業均值的表現之外,央企國企品牌開發商在交付環節也時常交出令人滿意的成績單。
瀏覽網絡資訊不難發現,自去年伊始,央企國企開發商“火速交房”的新聞報道屢見報端。拿最近的一例來說,2022年1月,湖南省建筑行業領軍企業——湖南建工集團的東璽臺一期首次實現“交房即交證”。僅為期4天的集中交付,交房率、客戶滿意度均超95%,物業管理費收取達98%。如此高效率、高滿意度的交付結果引來交口稱贊。
對于購房者來說,當下市場調整期變化很多,在局勢尚不明朗之時更應保持理性頭腦,多打聽多比較,選擇值得信賴的靠譜大品牌,選擇自己預算范圍內品質過硬、需求匹配同時又有交付保障的項目,在市場低位果斷出手,或許反而是更好的選擇。天貓好房日前推出“守護到家 安心至上”品質315購房月活動,發掘買房痛點難點,精準聚焦品質維權,探訪推介靠譜好盤,為廣大購房者安家置業保駕護航。(完)
樓盤點評
寫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