樂居買房 高高 發自北京
歷經2021年的多輪調整,今年上半年,房地產市場像“一夜長大”的年輕人,曾經的意氣風發不再,更多是如履薄冰般的經營。
從全國到地方,政策端、金融側暖政不斷釋放;“去杠桿”大考下,行業逐漸褪去浮躁“外衣”,開發商持續加強品質與信用建設……多方努力下,雖然6月最新市場數據已開始釋放暖意,但樓市復蘇仍任重道遠。整個上半年,緩慢前行是房地產行業最真實的寫照。
土地市場全面降溫,央國企擔當拿地主力
6月22日,隨著鄭州土拍落下帷幕,全國22個重點城市首批集中供地全部完成。整體溢價率約為4%,TOP100房企拿地總額6594.7億元,拿地規模同比下降達60%。
這份不太亮眼的成績單,直觀反映出市場所處的困境。
一貫的熱門城市寧波,今年開啟了佛系拍地模式。4月首輪集中供地,19宗商品房用地僅4宗封頂,其余幾乎都以底價成交,且大部分由國資性質房企兜底。6月末第二輪集中土拍,21宗地塊僅有9宗商品住宅用地,除1宗湖景宅地吸引10家房企競拍之外,其余都遭受冷遇。
還有以高溢價率聞名的佛山,上半年商住地成交82萬㎡、幾乎創十年新低,成交金額124.73億元、同比下跌77%,除兩宗地塊溢價成交,其余皆是底價收場。拿地的多為保利、華潤置地、越秀地產、佛山建投等央國企開發商,以及背屬政府的企業。
據統計,上半年TOP50強房企中,接近75%的拿地金額均由央企、國企貢獻,中海、華潤置地、招商蛇口等在22個重點城市拿地非常積極,民企拿地金額占比僅25%,且集中在龍湖集團、濱江集團等少數企業中。
政策密集釋放,市場傳導速度偏緩
今年以來,已有140多個城市相繼出臺了樓市扶持政策,覆蓋范圍空前。一方面,越來越多城市放寬限購、限售、限貸、限價等政策,其中不乏一二線熱門城市;另一方面,預售資金監管優化、給予優質房企股權融資支持等措施亦不斷放出。
鄭州是此輪救市的“急先鋒”之一。三月初,鄭州發布房地產新政“18條”,提出全面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的措施,成為今年首個全面放松限購限貸的城市;六月中旬,新政再加碼,推動駐鄭州各商業銀行全面落實首套房貸款利率執行4.25%的下限標準,促進二套房首付比例降至40%,還同步實施住房公積金階段性支持政策,以激活市場潛力,提振市場信心。
值得關注的是,鄭州還推出棚改“房票”,使用房票購房不計入家庭限購套數,可享受額外的安置補償權益;于政府而言,既減少了安置房建設投入,也能促進新房庫存去化。
然而,政策上的強發力并未給本地樓市帶來明顯改善。據悉,鄭州上半年約有43個項目開盤,累計推出5041套房源,成交總量1926套,去化率約為38.2%,多數項目開盤表現并不理想。
市場分化加劇,6月成交有所抬頭
截至5月,不少城市面臨著和鄭州相似的苦惱:政策頻出,市場依舊不見起色。由此導致了一系列分化的加劇。
城市回暖分化明顯。一二線城市成交回暖相對較快,其他城市進程過緩。例如長三角地區,其本身需求面就很可觀,加之上海疫情好轉,防疫政策放松,樓市復蘇速度居全國前列。
板塊回暖分化突出。城市核心板塊熱度較高,該搖號的依然搖號,但郊區和城市外圍走涼,不少樓盤持續打出折扣以價換量。今年上半年,西安核心板塊搖號熱情延續,僅華潤置地未來城市一個項目,就有46748組家庭登記申請;但“萬人搖”的背后,也有4個樓盤無人登記。
新房二手房市場回暖進程分化。上半年,很多城市二手房市場復蘇步伐優于新房市場,市場量價、成交及預期等均有改善,上海就是典型。疫情解封后,上海二手房市場升溫較快,僅6月初,就有超過30套總價1億以上的豪宅二手房源新上市,更出現了高達64.7萬元/平方米的成交單價。
值得欣慰的是,隨著政策刺激效應在市場端開始顯現,疊加疫情影響減弱等利好,步入6月,樓市成交雖尚未恢復至去年同期水平,房企銷售額的上漲還是給市場帶來希望。
據克而瑞研究中心報告,6月百強房企實現銷售操盤金額 7329.7 億元,單月業績規模環比增長61.2%。中海、華潤、綠城、招商、金地、綠地、濱江、金茂、越秀、華發、仁恒等企業單月業績環比增幅均在60%以上。
行業格局優化,優質品牌深受追捧
始于去年的房企爆雷潮仍在繼續,復工困難,爛尾、延期交付等問題依舊層出不窮??硕饠祿@示,上半年銷售額過千億元的開發商僅有8家,百強房企累計銷售操盤金額同比降幅達 50.3%。
這也是央國房企走到行業聚光燈下的半年。無論土拍表現,還是銷售業績,央國房企都大出風頭;出于對交房等因素的考慮,購房者也更加信任“背靠大樹”的央企國企品牌。逆風之下,大多數房企都在收縮戰略布局之際,“國家隊”穩扎勇打,給購房者持續輸送優質選擇,也助其提升對房地產行業的信心。
與此同時,部分操盤穩、產品實力過硬、良性運轉的優質民企也經受住了時代大考,仍然能夠實現既定戰略下的穩步擴張。
堅持區域深耕的“浙系黑馬”濱江地產,6月業績環比增幅高達60%以上,今年在杭州拿地亦非常積極,為后期爭取更多銷售彈性和毛利率修復博得優勢。龍湖地產則堅守聚焦高能級城市策略,上半年在北京、重慶、杭州、合肥等核心城市分散投資,拿地金額共132.6億。
樓盤點評
寫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