鄭州爛尾樓又雙叒叕上大分了。
前有永威西棠,后有瀚海思念城,都是拿錢不復工,業主徒傷悲的典型。今天我們就來深挖一下這倆項目,到底是為啥不能復工,爛尾樓到底還有救嗎?
01
瀚海思念城:只有業主受傷的世界達成了
8月2日,樂居新媒體鄭州報道,瀚海思念城集資5200萬歸還中建七局,業主本以為復工在即,結果目前4000萬用于歸還商業公寓,只剩余1000萬用于住宅。
住宅當前不欠錢了,但并沒有復工,公寓收了4000萬,也并沒有復工,反而開始往外運租賃材料。
業主氣不過,還做了一張海報,你看看現在都給業主逼成啥樣了。
(有一說一,這海報質量真不錯,還緊跟時事)
該項目原定是2022年6月30日交付,但早在去年10月左右就開始大面積停工,交付日期后延半年。
雖然有“720”特大暴雨和上半年疫情雙重不可抗力的影響,但這并不能成為肆意爛尾的借口。
況且,據業主公開爆料,項目開發商鄭州新瀚海置業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新瀚海)還存在違規挪用購房款的行為,令人大跌眼鏡。
根據鄭州省委巡視組調查結果,整個瀚海思念城項目未打入資金監管賬戶的購房款余額,合計高達26億元!
整個項目銷售額才40億。
也就是說,有一半多的房款被開發商拿去“另作他用”,導致瀚海思念城建到一半面臨無錢可用的尷尬局面。
而隨后事情的發展更是令人震驚,鄭州房管局針對違規使用預售資金一事向新瀚海下達《鄭州市商品房預售款監管異常行為告知書》共計55批次!但仍未改變新瀚海違規挪用資金的實情,拒不還款。
好一個“地方龍頭企業”。
隨后業主們展開了大范圍的維權活動,但都被新瀚海用“薛定諤的復工”給擋下來了:說它施工,那就是在施工,說它停工,那就是停工了。
自從新瀚海拖欠七局工程款后,七局就撤出了工地,后來一直是分包公司極少數的工人在做次要的工作項,真正的主體壓根沒人干。
今年7月,業主們和中建七局、房管中心、辦事處和瀚海方舉行五方會談,明確了住宅欠款還上后盡快復工,然而,8月1日業主們又了解到,住宅部分雖然基本結清,但公寓部分仍有較大缺口,所以暫時無法復工。
這就叫好不容易還上了欠款,結果發現債主認錯了。
業主們氣憤不已,因為住宅和公寓分屬兩個單獨簽訂的合同,不應綁定在一起,住宅款項就應使用到住宅用地上,而不是只有等公寓的錢也還上了,才能復工。
在7月初那一波停貸風云中,瀚海思念城業主們也發布過停貸告知書,說明他們是真的走投無路了。
希望思念城,不要真成為只存在于業主思念中的家吧。
02
永威西棠:有錢在賬,復工無望
說完思念城,也就想起之前報道過的鄭州“最高學歷樓盤”永威西棠了。當時是說已追回10億監管資金,保證后續順利復工,大家還小小的期待了一把,業主甚至有種二舅辦下殘疾證來的喜悅感。
結果還沒高興一個月,業主們又開始在網上爆料,雖然資金回來了,但信任還在出走。
主要表現為金橋和永威之間的不信任,業主和開發商之間的不信任,以及業主和國資之間的不信任。我們可以先看一下西棠業主的求救信:
從信中我們可以看出,復工最大的阻礙在于項目原開發商之一的金橋拒不配合,以利益受損為由,給項目招采使絆子。同時拒絕一切溝通,態度蠻橫無理。
而那10億塊錢,也并未完全用在項目上,其中一半多都用來還貸款了。更有甚言,金橋十幾人掛在金威名下日進斗金,僅有三五人到崗辦公,其余人竟從追回的資金里吃空餉。
另外,對外宣稱的追回10億資金實為財政撥款,真正的10億監管資金仍在北龍湖項目,這更加劇了信任危機,進而嚴重影響公信力。
而國資定位不清,直接造成業主們拒絕進行公開招采,而原有的招采方式在金橋的阻礙下無法順利推進,局面進退維谷,業主無能為力。
看完了西棠業主的各種告知書,小編心里五味雜陳。一群高知,寒窗十年,竟然把自己的知識用在了跟爛尾樓斗智斗勇上。
他們每天跟進施工進度,一字一句分析官方聲明,自學建筑施工流程,還要動用自己的經濟金融知識,不求利益最大化,只求一切按合同約定進行。
講真的,這不比畢業答辯簡單多少。
而且,細看告知書我們也能發現,在條理清晰措辭嚴厲的同時,業主們迫切誠懇的訴求也充分體現了出來,不止一次闡述對永威品牌的信賴,和對項目品質的要求,曉之以理,動之以情,西棠業主不愧為“最高學歷”業主。
截至發稿,永威西棠事件仍未有下文。
03
爛尾到底該怎么解決?
原來本以為爛尾是因為開發商沒錢,但現在看來有錢也不好使。
不難發現爛尾的項目,基本都發生在金融性房企的身上,尤其是那種靠撬高杠桿快速發展的房企,這種房企的特點是空手套白狼,拿地時通過邀約資方合作,用大價錢拿地開發。
而他們本身沒有或者幾乎沒有開發、建設能力,需要在拿地后通過總包、分包公司來施工,資方則默默躲在背后等分成,對品牌項目絲毫不care。
這就導致一旦項目建設出現問題,沒人出面解決,爛尾概率蹭蹭就上去了。
對于他們來說,大部分認真自救的方式,無非是賣項目或者等融資,這些過程都很慢很難,甚至一不小心還會讓企業變更差,索性不如躺平。
沒錢的情況,開發商躺平就算了,但現在是錢給你了,你咋還躺呢?
其實真相是,開發商不慌,資方已經慌了。因為在他們眼里如果監管賬戶的錢出去之后如果項目還是交不了房,那么自己也就虧得更多。
因為開發商和工程方是“同伙”,資方就是個出錢的大老粗,可不得防著點嘛。
所以,一旦出現信任危機,最終結果就是資方不愿撥款,工程方拿不到錢無法施工,開發商爛尾,三方就被套牢了,很難解開。
雖然繩結難解,但依然屬于活扣,只是需要外力介入。政府部門這時起到的作用并不大,因為政府是沒有能力切實推進施工進度的,所以需要找一個足夠專業,且有公信力的代建公司,來解決這一難題。
一旦有外力介入,打破信任圈套,爛尾樓才真正有可能盤活,這也許會是未來治理爛尾樓的一個新思路。
當然,代建公司并不好找,因為利潤太低,風險又大,所以只有極具社會責任感,又有雄厚實力的開發商才有可能擔此重任,來承擔這樣的壓力。
但這一套方法只適用于有錢在賬的爛尾樓,對于那些一直沒錢的,找誰來可能都白搭。
樓盤點評
寫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