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7月24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“適時調整優化房地產政策,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”后,各地紛紛出臺利好樓市新政。特別是在8月底9月初,一線、準一線城市也加入其中,釋放“認房不認貸”、“取消限購”等重磅新政,時至今日已近半月,市場究竟有了哪些變化?成交量是否如期上漲?
一線城市:首周成效顯著 置換需求有望進一步釋放
8月30日,廣州、深圳分別官宣“認房不認貸”,9月1日,上海、北京也跟進官宣“認房不認貸”。這是自2010年北京施行“認房認貸”后的首次松動,對本地房地產市場影響極大。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,這標志著一線城市全面進入認房不認貸周期,對全國各地可以說是政策風向標,有助于提振市場情緒。
新政之下,部分由于房產置換、或在外地購房有過貸款記錄的購房群體,他們在新政前購房需要按二套支付首付,而新政后則可以按首套房執行首付。以北京為例,首套房商貸首付比例為35%,而二套普宅首付比則需60%,非普更高達80%,“二套變首套”之后,以400萬總房款的普宅計算,首付從原來的240萬降至140萬,首付金額直降100萬元,購房門檻大幅降低。
不出所料,新政之后,四大一線城市市場反響積極,深圳“臺風攔不住買房人”、廣州新政首周超1.6萬人看房、北京新政次日部分熱銷盤當天即有數十組認購、上海新政首周迎來“開門紅”,新房市場迎來了久違了熱度。
與此同時,一線城市的二手房掛牌量也隨之走高。有媒體統計,新政出臺后,北京二手房掛牌房源量激增約4000套,超過以往周新增的2-3倍。究其原因,一方面可能是部分購房者計劃出售手頭資產,一方面也可能是趁機完成房產置換改善。
總體而言,一線城市的購房者被新政有力地“推了一把”,一部分“二套變首套”的剛需購房者可以較為從容地入市。同時,“賣舊買新”、“賣小換大”等置換需求也將進一步釋放,有利于促進新房和二手房之間有序聯動,樓市需求將會出現較為明顯的增長。
二三線城市:“不溫不火” 或需更多時間顯現
相較于一線城市的慎之又慎,二三線城市動作則積極得多,除了廣泛熱議的“認房不認貸”,還包括“取消限購”、提供住房補貼、降低落戶門檻、提供公積金貸款額度等。
以杭州為例,2022年11月,杭州即開始“認房不認貸”,而9月5日,杭州再次對原有的“認房不認貸”進行了升級,只要在杭州無房,即便外地或本地還有房貸,在杭州買房仍可享受首套,首付比例30%利率4.0%。
而取消限購則顯得更為直接。截至目前,僅今年9月,已有包括沈陽、大連、南京、蘭州、福州五城區、青島、濟南、鄭州等二線城市全面取消限購。可以說,繼“認房不認貸”后,取消限購、限售成為樓市又一重要趨勢。取消限購意味著降低購房門檻,原不具備資格的購房者重新獲得入市資格,進而釋放一批購房需求。
然而,從市場情況上看,大部分城市的仍處于“不溫不火”的狀態。以武漢為例,據樂居武漢統計,多家項目營銷負責人均表示由于政策剛剛發布,政策帶來的影響效果并不明顯,具體還要多看一段時間,其主要看老百姓的“錢袋子”情況。
再看長沙,新政后首周的新房周成交量依舊維持在近兩月以來的普通水平,且環比上周下滑50%。整體而言,市場在新政刺激下目前暫未在成交端起到明顯效果,或許還需要一定的時間顯現。
合肥學院房地產研究所副所長凌斌分析,從新政落地到效果顯現,這需要一段政策消化期,短則三個月,長則需要半年甚至更長的時間。對于今年的金九銀十,他希望看到的就是房地產市場全面的止落回穩。
適逢金九銀十,今年能否憑借政策“東風”迎來一波房地產市場的“逆襲”,是房地產人關注的熱點話題。短期來看,近期政策頻發,購房者對市場的關注度回升,特別是近期獲得購房資格、首套房貸資格的購房者有望進入市場,并帶動一二手房市場的良性循環。但其長期影響有待進一步觀察,一方面是一線城市的回暖效應能否持續,一方面是二三線城市的效果顯現仍需時日。
樓盤點評
寫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