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的樓市消息指出,中國將迎來一輪重大的“房改”政策。此次政策變動源自國務院常務會議于8月25日通過的《關于規劃建設保障性住房的指導意見》(以下簡稱“14號文件”),該文件已傳達至各城市政府和各相關部門。
這并非中國首次進行房地產改革,早在2018年,深圳率先推出了一系列住房分類政策,將住房分為市場商品住房、政策性支持住房、公共租賃住房三大類,其中政策性支持住房包括人才住房和安居型商品房,共四類住房。根據這一規劃,深圳未來將提供40%的商品房和60%的保障性住房。此后,全國也提出了多主體供應、多渠道保障、租購并舉的新格局,并在《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(2022-2035年)》中進一步明確了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方向。
然而,今年深圳取消了安居型商品房和人才住房等住房類型,新增了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。這意味著中國將繼續強調保障性住房,將商品房和保障房劃分為兩個圈子,以滿足不同需求。
具體的政策細節尚未公開,但根據經濟觀察網的報道,以下幾點信息可以總結出:
1. 大城市率先探索:首要目標是城區人口超過300萬的大城市,特別是那些擁有500萬至1000萬城區人口的特大城市和1000萬以上城區人口的超大城市。這是因為這些城市面臨更為緊迫的住房問題。
2. 保障對象:新政策將關注住房有困難且收入不高的工薪收入群體,以及城市需要引進的人才。政策的主要目標之一是讓工薪收入群體逐步實現居者有其屋,減輕購房壓力,同時促進房地產業的高質量發展。
3. 嚴格管理:政策要求對保障房實施嚴格的封閉管理,禁止將其非法變更為商品房,并要求工薪收入群體不得長期閑置保障房。政府將回購長期閑置的保障房。
總的來說,這一新一輪的“房改”政策旨在解決中國不同城市的住房問題,鼓勵大城市率先實施,關注工薪階層和引進人才,借鑒新加坡的成功經驗,以兩個圈子的模式劃分房屋,旨在實現“居者有其屋”的夢想,同時推動房地產業的高質量發展。這一政策預計將在未來數十年內逐步實施,需要克服眾多挑戰,包括財政和教育改革等方面的問題。
樓盤點評
寫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