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份一線城市二手房成交量出爐,北上廣深環比均呈現上漲回暖態勢。其中,北京二手住宅網簽量12545套,環比增長17.8%,同比增長16.7%;上海二手房合計成交16173套,環比增長約7.12%;廣州二手住宅整體網簽成交套數10182套,環比增長8.77%;深圳二手住宅成交3133套,環比增長12.9%,同比增長44.5%。在市場持續下行的狀態下,一線城市的回升也讓市場有了一絲暖意。
北京:重回“榮枯線”
以北京為例,1.2萬的成交量意味著北京二手房市場重新回到“榮枯線”。9月初,北京官宣“認房不認貸”政策,部分購房者重新獲得了寶貴的“首套房”資格,市場也隨之出現了一波回暖。政策出臺后的首周,市場出現了一波看房、成交的熱潮,并使得9月份的二手房成交量沖到14262套,成為今年成交量第二高的月份。
然而,新政的熱度并沒有得以持續。新政后第3周起,市場熱度有所回落,疊加十一長假效應,10月份北京二手房成交量降至10653套,環比降幅達到25.3%。同時,北京二手房市場掛牌量居高不下,市場出現了“以價換量”的情況,部分傳統熱門區域的房源包括學區房都出現了一定幅度的下調,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買房者的入市積極性。
針對11月份的成交量回升,業內人士分析,新政的長尾效應和降價的因素等,的確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市場的進一步回暖,并有望延續當前回暖趨勢。特別是在短時間內,市場釋放的積極信號也會使得觀望和有置換需求的人群聯動,尋求入市機會。
深圳:“翹尾”行情
11月23日起,深圳調整二套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,二套住房個人貸款最低首付比由原來的的普通住宅70%、非普80%統一調整為40%。同時,深圳將享受優惠政策的普通住房標準調整為:住宅小區建筑容積率1.0以上(含1.0),且單套住房套內建筑面積120平方米以下(含120平方米)或者單套住房建筑面積144平方米以下(含144平方米)。
這兩條新政,疊加8月底官宣的“認房不認貸”等組合拳效應,能夠有效減輕購房壓力,有助于降低改善人群的購房門檻,激活剛改、改善需求,為提振市場信心有著重要作用。
11月,據深圳市住建局日前披露,深圳11月份的一手住宅成交量創近5個月新高,二手住宅成交量更是創下7個月以來新高。從市場整體來看,全市一、二手住宅合計成交量在歷經8、9月份的低位之后,成交量持續走高,11月份的數據逼近6000套,年底行情小幅上揚。
同樣,上海、廣州的二手房市場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回升,但其模式各有不同。其中,廣州在9月20日發布了樓市新政,成為一線城市中首個優化住房限購政策的城市。而上海則也是類似“以價換量”的模式,在“認房不認貸”的政策之下,部分低價“撿漏”房源吸引了買家入市。
對于回暖是否能夠持續,業內看法不一。一方觀點認為,這一波環比上漲主要是由于十月小長假導致十月整體成交量偏低,使得環比基數下降,而11月只是相對回歸正常成交水平。至于后期是否能夠持續回溫,特別是對于北上而言,市場方面期待更多穩樓市舉措。
而另一方則認為,市場回暖趨勢已經較為明顯,一方面“以價換量”吸引了部分剛需剛改購房群體“撿漏”,提升了市場熱度;而市場掛牌量依然處于相對高位,買方仍有一定的議價空間,這也使得無論是上車購房還是改善置換都有入市動力。另一方面,前期政策的作用正在逐步顯現,隨著新獲得購房資格群體的持續增加,年底年初的市場依然可期。
樓盤點評
寫評論